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品牌商

15 年

手机商铺

商家活跃:
产品热度:
品牌商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入驻年限:15 年

  • 联系人:

    市场部

  • 所在地区:

    上海 长宁区

  • 业务范围:

    实验室仪器 / 设备、试剂、书籍 / 软件

  • 经营模式:

    生产厂商 经销商

在线沟通

公司新闻/正文

召集令:召集各位大神参加微流控/微组织技术前沿研讨会Molecular Devices

人阅读 发布时间:2019-07-16 13:51

 
微流控1.png

会议简介

 

       微流控芯片, 作为一种前沿技术,是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领域。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两个重要的应用方向是临床诊断和仿生模型。其中,单细胞分析和单细胞层面上的基因测序技术是微流控芯片研究在体外诊断领域的下一轮出口。在此方面,本次会议将由大连化物所的林炳承老师为大家分享研究进展和方法思路。而仿生模型上,将邀请东南大学的国家优青赵远锦教授为大家分享微流控与器官芯片研究的国际前沿技术以及实验团队在这个领域的设计理念和进展。另外,针对研究者自行构建3D支架或者微流控系统门槛较高的问题,我们美谷分子仪器的专家也会介绍一些新的商业化的类器官研究耗材及其应用特点,方便大家开展相关研究。本次微流控技术前沿网络研讨会,希望可以协助研究者、企业、学子们在这一领域增进学习,彼此交流,共同进步。

      欢迎届时参会讨论,期待会后,可以促成不同研究组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讲座时间

讲座标题

讲座标题

10月25日周四14:00-14:30

微流控芯片 : 从单细胞分析到全器官仿生

林炳承

10月25日周四14:30-15:00

精准治疗和药物研发的新方法——微流控/微器官方法最新进展

周旋

10月25日周四15:00-15:30

微流控与器官芯片研究

赵远锦

     

报名方式

 

       名额有限,赶快扫描下面二维码报名吧!

微流控2.png

嘉宾简介

 

林炳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0-);曾为Electrophoresis 杂志副主编,Lab on a Chip 杂志第四届编委,国际微分离分析战略委员会委员; 德国洪堡基金(AvH) 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学者,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 大学(UBC) 等十余所海内外大学客座教授或访问教授。

     

1980-1990 年代从事毛细管电泳等分离分析研究 , 1990 年代后期至今致力于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 370 余篇 ; 撰写,出版《微纳流控芯片实验室》(科学出版社,2013)等中文著作 7 部,主编,出版《Microfluidic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pringer,2011),《Lab on Chip: Focus on China》 (RSC 2010) , 《Miniaturization in Asia Paciffic》(Wiley, 2008-2011)等英文著作、年刊和专辑 6 部 ( 期 );持有微流控芯片等领域专利 100 余项;直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约 70 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1);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

     
赵远锦 东南大学 教授

教授,博导。国家优青、江苏省杰青。于2006 年获得东南大学医学学士学位;2009-2010 年到哈佛大学David A. Weitz 院士团队学习;2011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12 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2014 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 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青年特聘教授,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6 年入选“江苏省333 人才”、担任SCI 杂志Nanosci. Nanotechnol. Lett. 副主编;2017 年入选“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微流控与器官芯片、仿生材料与组织工程等。已发表SCI 论文114 篇,IF 之和为大于1000,其中30 篇影响因子10 以上,论文被引用3600 余次(H 因子为34);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77 篇,影响因子之和大于750,包括Science Robotics; Science Advances(2 篇); PNAS; Adv. Mater.(7 篇); J. Am. Chem. Soc.(3 篇); Angew. Chem. Int. Ed.(2 篇); Adv. Funct. Mater.(6 篇)以及Chem. Rev.;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Mater. Today 等;研究成果共申请专利71 项,授权32 项,转让2 项。

     

演讲摘要:

器官芯片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要在芯片上模拟生物体的环境进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研究并控制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实现能够模拟生物体环境的器官移植以及药物评价等。在各类器官芯片的研究中,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心脏、肝脏芯片对药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有多个研究组都在进行器官芯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尽管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目前的器官芯片主要是在芯片中简单的进行细胞培养,其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究其原因在于,器官芯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目前面临着细胞的三维培养、器官微血管的构建、微器官功能的再现、以及细胞及代谢过程的在线监测等多个科学和技术瓶颈问题。本团队在今年中对生物医用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设计,并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获得了一系列结构功能特异的生物材料,解决器官芯片构建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周旋 技术支持经理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0年多来一直从事于显微成像及高内涵成像的应用技术工作,熟悉目前各种细胞学成像技术,包括共聚焦、双光子、超分辨以及Light Sheet等。希望能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帮助。
     
演讲摘要:
3D细胞培养模型以其能够促进细胞分化水平和组织形成,已经在生物科研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在传统的2D细胞培养系统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类器官模型是一种3D(三维)细胞培养系统,其与体内的来源组织或器官高度相似。这些3D系统可复制出已分化组织的复杂空间形态,并能够表现出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理想状态下,类器官与体内分化的组织具有相似的生理反应。本次讲座介绍了类器官这种新的研究方式的优势、基本方法和一些新的进展。该方法的应用通常需要自行构建3D支架或者微流控系统,门槛较高。因此我们介绍了一些新的商业化的类器官研究耗材及其应用特点,方便大家开展相关研究。

上一篇

Molecular Devices 全新FLIPR钙六试剂盒—加速药物筛选进程,使GPCR和离子通道筛选速度突飞猛进

下一篇

利用动态学分析方法为您揭秘细菌生长-Molecular Devices

更多资讯

询价列表

暂时没有已询价产品

快捷询价 发送名片
    当你希望让更多商家联系你时,可以勾选后发送询价,平台会将你的询价消息推荐给更多商家。